为什么你还是买不起房?是你的买房心态有bug!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小编一样的困扰,总是感觉自己买不起房。
这几年薪资明明在涨,房产政策也一直在调整,为什么我们快马加鞭,还是翻不过去房价这座山呢?
经过小编连续几日的冥思苦想,或许我们都败于自己的“再好一点”心理。
什么是“再好一点”心理呢?
比如说在水果摊买桃子,你会选择贵但是口感香甜的桃子,还是会选择便宜却口感酸涩的桃子呢?小编相信只要经济能力允许,大家都会选择贵的吧?
再比如说孩子上学,如果能上排名第三的学校,你会让孩子去上排名第四的学校吗?如果能上排名排名前列的学校,你难道会选择排名第三的学校吗?哪怕排名前列名学校的学费要高一些,哪怕学校老师教书水准是一样的,你难道会这样就放弃排名前列名吗?
你不会,因为孩子的教育是首位,谁会拒绝更好的学校呢?
这就是“再好一点”心理,适用于购房时同理,在我们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我们会尽较大的努力,去买那个我们认为较好的房子。
开发商不是品牌可以吗?不行,没有品牌意味着没有口碑,楼房的建造质量怎么能让人放心;
周边商业配套差一点可以吗?不行,商业、医疗、教育等资源配套,当然距离越近越好;
物业是个小公司承包的可以吗?不行,小公司哪里有大公司有保障,日后的居住体验感谁来保证。
只要欲求不消失,阈值只会不停被拉大,你有一百万的能力,就会拼尽全力买一百万的房子,你有四百万的能力,便会去够四百万的顶。
然而现在社会政策不断优化,在相同能力范围内的买家持续增多,可社会资源总量不变。
好的地段、好的开放商、好的产品就那么多,这时便会出现“总价约束”效应。
虽然四百万都在大家的能力范围内,可如果提到四百二十万呢,剩下的人是不是就寥寥可数了?为什么大家四百万都可以,但才多了二十万就不行了呢?
因为四百万,已经是大部分人的极限了呀!
出于“再好一点”心理,大家都会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较好的房子,当把总价再提高一点点,便会超过大部分人的能力范围。
所以并不是我们买不起房子了,而是我们买不起自己想要的房子。
房子是每个人家庭的寄托,如果可以,大家都想选择较好的,可恰好就是这种择优而选的心理,导致我们要不停的踮起脚去看更高的景色。
拥有一个高处的目标固然可以激励人奋进,可当这样的目标开始拖累人心,甚至有“内卷”现象的时候,不妨放弃它看看其他唾手可得的选择。
如今的银川正处在发展中,各类资源不断开发,许多有实力有口碑的房企纷纷入驻,楼市新盘林立,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越来越多的选择,让银川的购房者底气倍增,就算有更高的目标,那它也不再是少有的目标,翻不过去的山,咱们换个山翻就好啦。
关注搜狐焦点银川站公众号,了解更多银川楼市新资讯!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