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预测!2017年,中国经济将这么走!

银川晚报第1地产 2017-01-12 10:44:2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经济预测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举行。预测中心发布了对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投资、消费、进出口、国内物价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房地产、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年度预测值.

近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17年中国经济预测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举行。预测中心发布了对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投资、消费、进出口、国内物价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房地产、粮食产量等方面的年度预测值。

2017年GDP增速6.5%左右

2017年中国经济将平稳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速为6.5%左右,增速较2016年下降约0.2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中国排名前列产业增加值增速为3.7%,第二产业为6.0%,第三产业为7.5%。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速的拉动分别为4.5、2.4和-0.4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前高后低趋势,一季度为6.6%左右,二、三季度为6.4%左右,四季度为6.5%左右。

2017年投资增速8.5%左右

2016年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的下滑态势得以遏制。预计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会仍然持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小幅波动、稳中有升的可能性较大,预计2017年全年投资增速维持在8.5%左右。

2017年消费支出增长9.0%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预计2017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最终消费支出额约为428369亿元,同比增长约9.0%。

2017年进出口增长不容乐观  

2017年,在中国GDP增速6.5%、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有一定下降、人民币小幅贬值的基准情景下,中国总进出口额仍将为负增长,但增速较2016年略有回升。预计201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约为3.53万亿美元,同比下降约5.0%;其中,出口额约为2.00万亿美元,同比下降约6.1%,进口额约为1.53万亿美元,同比下降约3.5%;贸易顺差约为4717亿美元。在2017年中国GDP增速达到6.7%的乐观情景下,2016年中国出口和进口增速较基准情景分别上升2.2和2.9个百分点;在2017年中国GDP增速仅6.4%、人民币大幅贬值的悲观情景下,2016年中国出口和进口增速较基准情景分别下降3.0和2.8个百分点。

2017年CPI上涨2.3%  

在不出现较大变数的前提下,预计2017年CPI全年大约上涨为2.3%,PPI和PPIRM全年分别上涨2.4%,CPI走势上半年平稳,下半年涨幅有所上升,而PPI和PPIRM走势为先扬后抑。  

2017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震荡反弹

预计2017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震荡反弹。作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代表的RJ/CRB商品期货价格指数,2016年均价为180.6点;在全球经济增速回升、美元小幅升值的基准情景下,2017年均值预计升至200点左右,同比上涨约11%。代表性大宗商品方面,2017年WTI原油均价预计约为53美元/桶左右,较2016年反弹约22%;LME 3个月铜期货均价也将实现上涨。

2017年房价上涨3.4% 

预计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约为768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4%,其中住宅平均销售价格约为7435元/平方米,较2016年同比增长4.1%。在调控政策的影响下,预计2017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将回归平稳增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增速保持低速增长,新开工面积较2016年保持上涨。

2017年粮食仍将减产

预计2017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将可能继续下降。如果天气正常,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预计2017年全年粮食将减产,夏粮产量将保持持平略增的态势,秋粮将可能减产。初步预计,在天气正常、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2017年粮食产量预计将减少100亿斤左右。预计2017年中国棉花播种面积将持平略减,如果后期天气正常,棉花产量将持平略增。预计2017年中国油料播种面积将小幅增加,其中油菜播种面积或减少,花生播种面积增加。如果后期天气正常,预计油料将增产。

2017年中国经济有何新看点?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2017年经济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们要深入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怎么看?

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交织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度调整和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下行压力与上行动力胶着,既存在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短期经济仍将处于稳中求进的态势。

(一)有利条件

标志性、支柱性改革任务基本已经推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改革红利正逐步释放。政治生态日益净化,正向激励体系和机制正在形成,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等重大举措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深入推进,产能过剩矛盾得到缓解,生产成本总体趋于下降,“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新型政商关系正在建立,微观主体活力有望增强。这些都有利于经济增长。

新发展理念引领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创新经济、分享经济等多个增长亮点,有利于新动能加快培育,经济发展空间不断得到延伸拓展。从产业看,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改革试验稳步推进,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相继实施,重要科技成果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相继涌现,传统产业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融合,新兴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亮点更加突出,产业联动发展态势开始形成,对经济增长贡献增大。从区域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步伐加快,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全面展开,交通、生态、产业重点领域项目加快落地,新增长极和增长带正在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潜力将不断释放。从城乡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快发展,城乡协调发展进程加快也将释放增长潜力。

对外开放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对接,项目合作稳步扩展,自贸试验区加快建设,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资本输出与商品出口并重,对外经贸关系出现新气象。重点国别、重点领域国际产能合作扎实推进,与东盟各国建立多双边产能合作框架机制,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双向开放持续深化,利用外资总体稳定,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保持积极态势。

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短板继续得到补齐和改善,新供给能力逐步释放,内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发挥投资稳增长、补短板的关键作用,形成了有效需求和供给,新的生产能力和效应将在之后陆续生成和释放。

稳中求进已成共识,信心和决心不断增强,巨大的增长潜力正在转化为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砥砺前行。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具有保持稳定增长的巨大潜力和坚实基础。各地区各部门底线思维基本形成,各方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将进一步增强,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化解各种问题、矛盾、风险和困难,上下联动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二)不利因素

从国际看,国际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外部需求环境依然疲软。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还未到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总体特征尚未出现转折性变化,影响经济短期平稳运行的扰动性因素仍未消除。从发达经济体看,美国2017年加息节奏可能加快,无疑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以及我国汇率造成一定冲击,加大我国资本流出压力。欧洲德国、法国等大选后政治、经济政策面临调整,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会通过贸易、投资、金融等多渠道影响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从新兴经济体看,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有所缩小,新兴经济体对我国的替代竞争增强,产业和贸易转移对我国冲击仍将持续。

从国内看,多重因素交织共振,经济平稳运行受到挑战。在供给方面,制造业在短期内难以重回常态增长轨道。传统落后产能在市场尚未出清条件下恢复增长的阻力还比较大,短期内新兴产业替代和弥补传统产业带来的增长损失尚需时日。同时,企业将过多的资本资源投向中低端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积累严重不足,导致我国需要发展的中高端产业上不来,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此外,制造业不景气还使得与此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需求不足。从需求方面看,内需短期内难以明显扩大。一方面,投资内生动力不强,虽然国家投资增长较快,但民间投资一直不能及时跟进,有效投资不足的局面一时难以改观,投资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受就业冲击、股市低迷等因素影响,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信心和预期上升较慢,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消费需求增长。

怎么办?

找准发展五大着力点

经济下行的压力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矛盾,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一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实体经济竞争优势。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进一步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通过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等,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点。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从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突出问题着手,补软短板、硬短板和制度短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水平。

二是保持总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一方面,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建议对企业采取全面降税措施,在推出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之前,建议适当提高个税起征点,适当扩大政府财政赤字率到适当水平。并通过稳定扩大有效需求,加大政府投资补短板力度,增强民间投资发展信心和意愿。通过稳定传统消费,提升消费热点和亮点,拓展新兴消费,释放消费增长潜力。积极培育出口新增长点和新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在M2基数已经相当大的情况下,适当控制货币增速,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加快发展民间金融机构,支持开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等。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三是加强防范风险隐患,推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进一步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防控债务违约风险,防范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大幅波动,防范资本外流和外资企业撤资风险,防止市场间风险“交叉感染”。对地方政府债务、国有企业债务进行杠杆风险红线管理。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房地产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在抑制资产泡沫的同时,把去库存和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问题。

四是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新旧动力的有效接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对新动能加大扶持力度。新动能既包括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支柱产业,也包括培育发展空天海洋、信息网络、生命科学、核技术等战略性产业。还要注意在空间上用区域联动理念培育经济增长极和增长带。比如,以我国“两横三纵”空间布局为依托重点打造几个增长极和增长带。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五是稳定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加强民生保障。强化社会政策托底作用,着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影响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不确定因素,筑牢民生底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去产能重点地区、行业的职工转岗安置,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多元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大民生补短板力度,强化社会保障,增进民众福祉。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