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明:用城市治理的思维推进城市更新

银川房小房 2021-07-25 10:55:2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韩志明 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顺畅舒适的公共交通、优美精致的开放空间景观、形态各异而又整体和谐的楼宇,以及悠闲自得地穿梭其中形形色色的人——这是许多欧洲小城的景色,也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韩志明心目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韩志明

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顺畅舒适的公共交通、优美精致的开放空间景观、形态各异而又整体和谐的楼宇,以及悠闲自得地穿梭其中形形色色的人——这是许多欧洲小城的景色,也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韩志明心目中的理想城市面貌。

韩志明认为,必须树立城市治理的思维,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治理技术,审慎而科学地推动城市更新发展,最终实现美好生活。

多方参与、多元互动

现阶段,我国城市,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大规模增量开发逐渐减少,城市更新逐渐转向整体重建与局部整治并重的发展模式。城市更新面向更加复杂、多元的利益主体,需要结合规划管理和基层社区治理来进行。

韩志明分析指出,中国的城市发展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一开始是建设阶段,后来是管理阶段,目前逐步进入到了治理阶段,也就是说城市过去大规模建设留下来的存量,需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的语境下,用城市治理理念来诠释和引领城市更新。

韩志明告诉记者,城市治理更多强调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来解决城市运行、发展和管理当中面临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城市更新。“参与”,一直是韩志明所强调的城市治理的核心要素,就目前来看,一方面,城市更新不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也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而是面临着空间、环境、人文、产业等各个方面的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城市更新的主体范围也日渐扩大化和复杂化,之前主要是以政府和开发商为主,如今则越来越需要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元化力量参与其中。

“如果说过去的城市更新更多是习惯于单方面的、由上至下的管理手段,将城市更新看成是城市开发建设工作的简单延伸,那么现在的城市更新就需要广泛引入和应用注重多元互动、强调协同共治和创造公共价值的治理技术,致力于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韩志明解释说。

最终目的是实现美好生活

从城市治理的角度,怎么理解城市更新?韩志明给出自己的答案:“我认为评价城市更新的标准主要有五个方面,一、人民性,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更新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日益美好生活的需求;二、城市性,城市更新光有面子是不够的,还要有里子,需要系统地提升城市管理运行的功能,防范和解决城市病;三、社会性,城市更新不仅仅是政府或者专家的事,也是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协调互动、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四、过程性,要设计适当的治理技术,来推动城市更新进程;五、效能性,衡量城市更新的效果,要以人为本,提升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体验感,感受到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之真正成为理想家园。”而正因为城市更新进入了治理阶段,面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文化等多要素制约,极具复杂性,未来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

韩志明认为最主要的就是顶层设计问题、发展和绩效的平衡问题以及资本力量如何接受监管的问题。在立法层面,韩志明指出,我国城市更新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和运作机制等多方面尚未完善,部分地区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前瞻性,没有能够及时反映或者体现发展的需要,而各相关部门的执行动作呈碎片化,协调度、整合度不高。不过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发展,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发布。

据了解,深圳、广州较早就出台了《城市更新办法》,上海则在2015年发布了《上海城市更新实施办法》。2019年以来,南京、武汉、西安、重庆等城市也接连发布城市更新管理办法,2021年3月1日,全国排名前列城市更新地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条例》正式实施。不难看出,中国的城市更新正迈向成熟

街道空间是城市更新的样板

放眼四通八达的现代城市,街道空间是非常特别的存在。

世界著名的城市规划师简·雅各布斯认为,“街道寄寓在城市的腹中,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器官。”

了解和理解城市治理,首先可以深入观察城市的街道。城市的街道形态各异,不一而足。韩志明将街道形容为城市肌体的血管,为各类社会要素的流通和交流提供通道,维系着城市的新陈代谢,也孕育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勾勒出城市生命体的特殊样态和别样风情。

“我们常常会被单体建筑的更新所吸引,却看不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及其细节。街道是城市中习以为常的存在,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社会元素。街道空间的更新和管理,对于理解城市治理及其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它也非常符合时下‘有机更新’的理念,能够充分展现出如有机生命体般的秩序和规律。”韩志明解释道。

就像是一个开放的展板或是橱窗,街道空间的更新实践为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树立了鲜活可见的样板,也提供了大量值得探索的研究素材。韩志明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阐述其价值和意义,排名前列,从有机更新的角度来说,街道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建立城市生命体的概念和意识,城市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就要运用科学的思维,遵循城市运行的规律;第二,能够帮助我们挖掘产业发展潜力,促进和推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扩大和改善内循环;第三,能够提升和优化城市功能,防范和破解城市治理的疑难杂症,同时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更好地平衡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第四,能够推动城市融合,提高城市居民的归属感,让城市更加宜居,更有温度。欧洲城市的街道空间就给韩志明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即便只是很普通的乡村和城镇,也都会有可以拍做明信片或者电脑屏保的美丽风景,其中历史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紧密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情,引发人们无限的神往和眷恋。

韩志明说:“城市更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城市越来越美好,如果一定要用一些词汇来描述的话,‘美丽怡人、暖心舒适、释放情怀、放飞梦想’,这是我心目中未来理想城市的标准。”

责任编辑:陈贇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

7820元/平方米

在售 公寓 多层 小高层 公园地产 潜力楼盘

兴庆宝湖东路和友爱中心路交汇处 查看地图

2019年06月20日 40年

暂无 全部户型

400-616-2877 转 392922
微信扫码拨打
微信扫码,快速拨打
我要看房:近期看房活动,楼盘优惠信息通知我 已有36人报名
立即报名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