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数西算”银川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盛大启动!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7月6日,“东数西算”银川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启动大会在银川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银川市政府主办,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密码管理局、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厅、工业和信息化厅支持,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银川市网络信息化局、银川数字经济产业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中电算力科技应用(宁夏)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宁夏有限公司、宁夏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宁夏金宇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国信网络信息安全软件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合作。
开幕式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买彦州,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市长赵旭辉,中国电子集团长城网际党委书记、董事长贺卫东,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付晓宇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应邀通过线上致辞。银川市副市长、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麦欣甫主持开幕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密码管理局、自治区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工信厅、公安厅、国家安全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市场监管厅、科学技术协会等委办厅局领导,银川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宁夏公司、宁夏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领导以及国内信息技术应用行业的有关企业代表莅临会场,和线上50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家,共同见证“东数西算”银川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盛大启动,与会专家、学者为推进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已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今年2月,国家正式同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将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有序向西部引导,使数据要素跨域流动,打通“数”动脉,将推动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优化供需、绿色集约和互联互通,全面增强国家整体算力效能,充分释放算力资源“乘数效应”,放大数据要素“倍增效应”。作为“东数西算”的核心底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迎来少有的黄金发展期。本次启动大会,旨在探讨打造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主的“东数西算”产业新高地,推动银川乃至全区数字经济产业提档升级。
在揭牌仪式上,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买彦州,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市长赵旭辉,中电长城网际董事长贺卫东,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付晓宇为“东数西算”银川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东数西算”银川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中电PKS生态示范区、银川数字经济产业园揭牌,标志着银川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定标起航。
在战略与成果发布环节,麦欣甫副市长发布了银川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及数字经济产业战略规划,银川将发挥首府区位、产业配套、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高标准谋划、高起点起步、高水平建设,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聚集地,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沃土,打造创新生态引领发展的新高地。随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宁夏有限公司张平宗副总经理发布了央企创新联合体成果,一是整合中国电子PKS自主计算体系、中国移动应用与解决方案、国能龙源绿电供给等核心优势,组建央企创新联合体,抢抓国家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机遇,推动国家战略、企业使命、地方优势有机融合,共同打造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高地。二是成立西部算力产业联盟,在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自治区发改委、工信厅的指导下,赋能助力宁夏、西部乃至全国擘画绘就“算力+产业”发展蓝图。随后,产业园区、央企创新联合体及相关企业签订了银川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起步区—中电PKS生态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央企创新联合体战略合作协议、银川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首批企业入驻协议。
银川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起步区落地银川经开区,规划建筑面积约八万平方米,以建立区域服务体系打造西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生态,引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目标,构建“三个中心(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体验中心、服务中心和应用科技中心)、两个基地(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适配基地和产教融合基地)、一个平台(创新型服务系统平台)和一个联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联盟)”发展体系,在人才培养、产业培育、园区共建等方面持续发力。
最后,在科技创新技术成果发布环节,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宁夏龙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北京京电产教融合科技有限公司、宁夏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高管,围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建设,纷纷进行了主旨演讲,共同探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
此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更多重量嘉宾“云集”银川,更多观众在线“云看”,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和传播力。
银川市位于我国大陆版图几何中心,处于宁夏、甘肃、内蒙古西部算力“金三角”中心位置,包银高铁建成后,3小时内高铁可通达中卫、庆阳、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技术服务支撑和落地数字经济区域总部的区位优势明显;电子信息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区77%,软件和信息技术骨干企业占全区85%,产业、人才、创新等资源集聚;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小时,是我国日照时数最多的城市之一,西安隆基、天津中环、小牛自动化等一批国内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落户发展,绿色能源充沛。近几年,在自治区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网络强市”“数字赋能”战略,全力推进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全市及各县(市)区获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跨境电商综试区、数字乡村试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等,“互联网+”医疗健康、教育、城乡供水、数字供销等示范区加快建设,2021年,数字城市指数挺进全国50强,数字经济规模达669.3亿元,占GDP比重29.6%,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各领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