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是生活的尾声,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刚过去没几天的小长假里,一颗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瞬间被燃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大阅兵直播的过程中,主持人在解说词中提到: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战前是35岁,2019年达到77岁。
是的,人生七十已经不再是古来稀了。
生活的品质在提高,人的寿命也在延长,80后、90后的父母即将退休,甚至有的父母已经过上了退休生活,祖国日益强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了。
这次国庆假期,我的父母也参加了大学毕业三十周年同学聚会。时光飞逝,如今再聚,有几个老同学都快要退休了,他们聊天话题也不再是自己的事业发展,已经转为养老健康、子女发展、孙子的教育问题了。
图片来源与网络
聚会结束后,父母也感慨颇多,当年的天之骄子,有几个实现了自己的宏伟梦想,还是大多数慢慢活成了普通人。
老纪当年是父母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也是班里年纪最小的,人聪明又健谈,会弹吉他会唱歌;地上能跑三千米、水里能游八百米;案子上能打乒乓球、桌子上会写万言情书;被称作“ 全能小王子”。
大家都想老纪肯定会出国留学,回来大干一番,没想到当年进入体制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如今在体育局工作,依然活跃在排名前列线,对于市里所有的大型团体活动,都要他把关,他完全可以坐在办公室里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但是他不,体育馆里,在千人团体的活动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矫健如龙。
老纪其实很害怕突然的安静,害怕无事可做,更害怕孤单,老伴已经退休,帮忙带孙子,他仿佛看到了他们刚结婚时的样子,围着孩子转,吃喝拉撒,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
现在的老纪宁愿每天加班,也不想回去,家里各种声音不间断:老伴的呵斥声,孩子的哭闹声,儿子儿媳偶尔回家看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的争吵声。
图片来源与网络
他想要的退休生活,是自由度更高,生活更宽广。
桐老师,一直是我妈最羡慕的同学,她有一个那个时代就听着很洋气的名字,叫桐童。上学的时候就是班花级的文艺青年,她在绘画方面颇有天赋,画得一手好画,字也写的漂亮,那个时候的黑板报成了桐老师的专利,毕业后如愿当了老师。
芳华已逝,再聚时,当年风华正茂的桐老师现在也已经年过半百。结婚后,忙工作,忙家庭,年轻时的爱好,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年轻时,桐老师和她的爱人两地分居,自己既要忙工作照顾自己的一双儿女,还有一位年迈的婆婆要照顾。现在儿女成家,终于快要退休了,但是身体确成了最差的,常年积累的职业病—静脉曲张、颈椎病,像一只只恶魔,把她退休后的美好生活都给扼杀了。
年轻的时候,身份不停的在变换,即是女儿,是老师,是妻子,也是母亲,确唯独没有活成自己。那个时候仗着自己年轻,从来也没把身体当回事,等到自己终于要退休了,可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时候,才发现没有一个好身体,一切愿望都成了泡沫。
爱好的画画,再也没有精力捡起来了,赶上颈椎病犯了的时候,只想躺着,头疼起来没有任何心情干别的事情。儿女们规划着想带着出去旅游,走几步路腿就开始疼,于是就坐在景区扶手椅上等孩子们玩,自己等着也无聊,孩子们也跟着玩不好,一来二去干脆也不出去玩了,到了老年发现自己活成了儿女的累赘。
图片来源与网络
到后来才发现,人过中年,真正拼的是身体素质,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一切都是零。
听着父母说着聊着感慨着,我仿佛又要重新了解他们了。有时候看着老两口高兴的规划退休生活,计划着出去玩,计划着学跳舞,计划着带孙子……
以为他们很欢乐,很期待,但其实他们内心也充满了恐惧,他们害怕孤独,害怕变的无用,害怕身体出问题,害怕给儿女添麻烦,就像我们大学毕业刚进入社会时一样,他们也对自己的退休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担忧。
退休后的生活是有多种可能性的,从来不应该被局限在“子女”、“带孩子”和“广场舞”上,那更多是一种误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济学家陈志武有两个女儿,一个在美国工作,一个在北京工作,他在信里对女儿说道,因为自己都买了各种养老护理的保险,所以你们将来不用担心为父母的养老发愁,愿意回来就回来,不愿意回来可以不用回来照顾我们。
对此,他曾表达,虽然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会有渴望和子女在一起生活,但不会强迫子女这样做,因为她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而我想,他没有说完的另一句话或许是,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
中国人的寿命普遍延长,退休后的生活还有许多年,老年人有了自己更多的休闲娱乐时间。他们不仅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也需要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记得,有一年,“国民大姐”敬一丹做客银川书城与读者分享她的新书《我遇见你》时,谈到退休后的感悟,她说,退休后,自由度更高,退是一种转换,让生活多了更为丰富的可能。
退休不是生活的尾声,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年轻的时候,为了家庭,像个机器连轴转。想停下来都没有机会,只有硬着头皮向前冲。已经累了一辈子,好不容易退休,应该好好放松一下。
所以,请勇敢的大声说出,退休后,你想拥有怎样的生活呢?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